华夏文明的灿烂星河,于卷帙间熠熠流转;古都郑州的历史记忆,在纸墨生香处静静栖居。历经岁月沧桑的册册典籍,既承载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叩问与追寻,亦凝聚着千载人类智慧的灵光。它们不仅是时光赠予后人的珍宝,更是人文与艺术交融的璀璨结晶。
“典籍里的郑州——郑州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展”,遴选古籍珍本、钩沉地方旧藏,将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碎片,重新织就为一幅恢弘生动的古都长卷,娓娓诉说郑州的千年风华。展览不仅满含人文历史的厚重,更藏着古籍知识的精妙。让我们以典籍为钥,共启时光之门,解读历史文脉,探寻文明密码,共赴一场别有意趣的古籍知识探秘之旅。
线装古籍的结构
——方寸之间的“百代匠心”
线装古籍的结构主要包括书签、书首、书脚、书根、书衣、书脊、书名叶等。
展开剩余73%◎书签: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,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。
◎书首: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,也称书头。
◎书脚:书脚是书的底部。藏书人为方便翻检、阅读或者保存将书名写在此处。
◎书根: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分。
◎书衣: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,也称封皮。
◎书脊:一书装订处的侧面,如同书的脊背,也称书背。
◎书名叶:在书前的封皮之后,题有书名的一叶,也称内封或面叶。
古籍版刻的样式
——笔墨之外的“设计美学”
古籍版刻的样式主要包括版面、版框(亦称边栏)、界行、天头、地脚、版心、鱼尾、象鼻、书耳、牌记、条记、行款、字数等等。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,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、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。
◎版框:也称为边栏,上方叫“上栏”,下方叫“下栏”,两旁叫“左右栏”。单线的叫“单边”或“单栏”,双线的叫“双边”或“双栏”。一般比较粗黑,给人稳定感。版框不仅有规范、整齐版面的作用,而且保留了简策、帛书的遗风。
◎界行:也称界格。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。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。在鉴定和著录时,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,叫做“半叶×行×字”,有的径称“×行×字”,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(通常为大字的注解),叫做“双行小字每行×字”。
◎天头: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。
◎地脚: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。
◎版心:也称“叶心”,或简称“心”,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。为折装整齐,版心多刻有鱼尾、口线等;为便检索,也常记有书名、卷数、页码、每卷小题、刻工姓名等。
◎鱼尾:版心中间的图形,因其酷似鱼尾,故名。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。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。一个鱼尾为单鱼尾,两个鱼尾称双鱼尾,个别有三鱼尾。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。
◎象鼻: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,叫做象鼻。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,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,无象鼻者为白口。
◎书口:又称版口,或简称口。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,有白口、黑口等款式。
◎书耳: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,一般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。
◎书牌:又称牌记,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,常常镌有书名、作者、镌版人、藏版人、刊刻年代、刊刻地点等。
从线装古籍的方寸巧思,到版刻样式的古典美学,每一处细节都蕴藏着古籍的独特魅力。这些穿越千年的典籍,如同文明的“活化石”,装载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,沉淀着古都郑州的历史岁月。这个金秋,不妨与挚友相约,走进郑州图书馆,在纸墨交错间品读历史,在句读停顿处收获新知,一起沉浸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优美,做一回心有所获的“古籍达人”!
展览地点:郑州图书馆西三楼展厅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小账户配资平台,四川炒股配资,易配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